李晓煜
人的机体是在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中实现成长的。这种吐故纳新的过程,也往往适用于人的心理领域,那就要让精神不断地代谢——告别自己。
要告别自己,最重要是处理好“未完成情结”。心理学上把那些因主、客观原因,未曾完成却总在有意、无意中追求补偿的事情称作“未完成事”或“未完成情结”。正是那些时间已过去、事情已过去、心里未过去的“未完成情结”没有做好告别处理,才使人们经常不自觉地陷入“心里的阴影”之中。这些“未完成事”,一方面,具有继续被完成的要求;另一方面,也因未完成渐受压抑嵌入潜意识之中,两者僵持,像铆钉一样牵制着人的自由活动。如果一个人身上具有多种未完成情结,其蕴含的负性能量向四面八方拉扯,则会使人面临近乎“分裂”的困扰。
“未完成情结”突出表现在恋情方面。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通过试验发现,一般人对已完成、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,而对中断了的、未完成或未达目标的事情总是记忆犹新。一旦中断爱情,它往往比恋情美满更令人刻骨铭心。因为恋爱是心理能量的最大聚集,分手使得这种聚集起来的心理能量突然失去了宣泄对象,致人迷失。 当这种能量以疯狂的方式喷向昔日的对象时,就容易产生暴力、毁容直至害命行为;若把这种心理能量喷射到自我,则容易出现抽烟、酗酒、疯狂购物等方式的自我折磨,甚至导致心理变态或抑郁等心理疾患。这些状况在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中也时常见到。
那么,如何告别“未完成事”或“未完成情结”呢?我们不妨让自己找一个安全、安静的地方,放松身心,然后用两张椅子,让自己坐在其中的一张,扮演一个“胜利者”,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,扮演一个“失败者”,以此让自己所扮演的双方持续进行对话与倾听,充分地体验冲突,从不同的角度接纳与整合“胜利者”与“失败者”,从而解决冲突。这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“空椅子技术”。它常常用于人际困扰和哀伤辅导,简快有效。当自己所告别的“未完成情结”安息时,执着的纠结也就释然了。
告别自己,并非限于过去的创伤与失败。留恋、陶醉过去的荣誉也会同样影响现实。 昨日之时不可留,故而勿让昨天拖累、摧残甚至毁灭今天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,清理未完成事件,卸载包袱,剪断脚镣,才能迎接充满惊奇的现实世界!因此,心理辅导常常会提问来访者生活在什么样的框架里(家人、自己、时间);从情绪出发,看谁或什么让你失望了,哪些东西伤害了你;通过谈创伤经验,让过去理解未来。简言之,过往不恋,让昨天成为过去;未来不迎,让明天留在未来;当下不杂,保持对现实的清醒,心理就会永葆健康。
要告别自己,还得用心体味生活,从中汲取蜕变成长的智慧。在中华传统文化里有许多民俗佳节仪式,普遍具有告别、迎庆的双重意义。譬如:中国古代的冠笄成人礼仪,就是庄严地告别幼稚,走向成熟,它是家庭中毫无责任的‘孺子’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的标志。告别自己,艰难而又壮阔,它如同点击电脑的刷新键,一切归零。但是,在人生旅途中历经多次告别之后,生命就充满激越,犹如奔涌跃动的大河,义无反顾地向前,探寻新的转折,奔向胜利的彼岸。因此,学会告别昨天的羁绊,就能身心完整地迈进今天。任何新精神的再生,都意味着向某种精神告别,生死相伴而又生生不息。